English

运用经济手段发展教育产业

2000-10-25 来源:光明日报 邹学海 陈建军 我有话说

在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前提下,适当运用产业经济的手段来发展教育,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,提高教育供给能力,逐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大众对高层次、高水平教育的需求,而且对于深化教育改革,创新教育发展道路,寻求教育发展的新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加快发展教育产业是教育改革实践的呼唤。

对教育产业的提法,目前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论,但教育社会性决定教育具有多方面属性,不仅具有上层建筑属性,也具有经济基础属性。事实上,教育不但应当承认这一提法具有充分理论依据,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。一方面,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,而且对经济发展、财富增长的直接贡献日益增大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,1998年日、韩两国经济发展中的教育贡献率已超过25%。同时,另一方面,教育也具备成为产业的条件,能够按市场机制进行运作。

特别需要值得重视的是:教育产业的提出不是理论思维的结果,而是面对现实作出的选择。教育产业的提出,是教育实践的一项巨大创新。穷国办大教育,虽然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无限,但能力有限。解决日益突出的教育供需矛盾,客观上需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,把教育作为产业来运作。因此,对教育产业问题不能从既有概念出发来加以认识。因此,即使对教育产业某些提法和做法持有不同意见,也应当从鼓励创新和探索角度出发,加以宽容,,允许试点和试验。

加快发展教育产业是21世纪初教育发展的需要。

仅以江苏省为例,“十五”期间,全省中等教育适龄人口将大量增加,与此相适应,中等教育规模必将有较大的扩展。据预测自2001年至2005年,普通初中教育年均招生数达125万人左右、年均在校总数达367万人左右,与1999年初中招生数106.32万人、在校生总数276.44万相比,平均每年增加招生约20万人,在校生总数增加约100万人,规模明显扩大。这期间,平均每年有初中毕业生108.6万人左右,与1999年初中毕业生79.41万人相比,平均每年增加约29.2万人。2004年和2005年初中毕业生数将分别高达125万和133万人左右。面对大量增加的初中毕业生,即使高中阶段入学率仅稳定在1999年的水平上,仍须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。

为继续保持江苏率先发展的人才优势,2000年江苏高校招生规模将继续大幅增加,比去年净增一万人,招生总数至少在16万人以上。“十五”期间,预计江苏高等教育均招生将达18.5万人左右,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年均在校生总数将达65万人左右。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%以上,到2010年达到30%以上,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2年以上。

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,新的增长主要依靠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办学来实现。拿高等教育来说,今后几年内将进一步发展包括大学二级学院在内的各类民办高教,力争到2010年民办高教的学生比例达到全省总规模的25%左右。

江苏教育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。近年来江苏的民办教育,以及不同模式、不同类型的公办学校转制、改制试点已取得一定成效,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。特别是大学民办二级学院的发展,在全国造成很大的反响。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取得重大进展,出现了江苏共创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教育产业集团。但是,与广东、上海等省、市相比,江苏教育产业发展明显滞后,特别是在解放思想、理论研究、整体规划和部署等方面与这些地区相比,存在一定的差距。实现率先发展的跨世纪战略目标,迫切需要在推进江苏教育产业发展方面,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。

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,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,为各类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在努力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同时,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投入的渠道,开拓、开发、盘活现有教育资源,加快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,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;二是鼓励企业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,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;使教育产业自身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逐步提高江苏教育及其相关产业在GDP增长中的贡献。三是提高教育服务水平,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。通过吸纳、重组和对教育资源的企业化管理,使教育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产业。

把推进教育产业纳入江苏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之中,使之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动力源泉之一,转换教育运行机制,增强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。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:一是与发展教育事业,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工作。吸纳、开发、合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,增强教育发展的后劲,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。二是与教育相关的产业或由教育部门举办的产业工作。通过提高服务水平,拓宽教育服务范围,拓宽教育产业的发展空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